重播时间:
独播频道:发现之旅频道《筑梦新时代》
新丝路战略开辟区域经济国际化新时代
2014-09-26 09:21:11 来源:中国证券网
原标题:新丝路战略开辟区域经济国际化新时代
尽管亚洲国家仍有很多分歧和争议,但中国和周边几乎所有国家都将经济建设作为最优先目标,这构成了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最大公约数”。既然是探索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新模式,那我们就该不拘一格,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与沿线各国在交通设施、贸易投资、能源、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广泛合作,共同寻求新丝路的经济新支点。
□王 勇
在世界政经版图上,一个来自中国的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正为泛亚和亚欧区域合作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新丝路战略,也就是“一带一路”战略。
2014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周三刚刚在西安闭幕。与会中外专家认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契合各国将发展经济作为政策最优先目标,尽管亚洲国家仍有很多分歧和争议,但中国和周边几乎所有国家的内政外交政策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将经济建设作为最优先目标,而把外交定位在服务经济发展上。“各国内政外交政策上的这一共同点构成了‘最大公约数’。”由此,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将通过增进共同利益来增强互信,有利于破解亚洲安全难题。
整整一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一个月后,习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带一路”的新丝路战略因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因而一经提出,便引起全球舆论的高度关注和沿线国家的积极回应。
打开地图来看看,“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它发端于中国,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起点在陕西省西安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福建省泉州市。而后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沿线包括了18个国家,覆盖约44亿人口,人口比重占世界的47.4%,面积占全球25.9%,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7%。同时,这“一带一路”,还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处于上升期,无论是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从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的角度看,沿线各国的前途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休戚与共。这一年来的经历表明,新丝路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所以被视为是一个能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平发展的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
建立区域经济圈,实质就是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与这四个阶段相对应,经济一体化组织根据市场融合的程度,分为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尤其是完全经济一体化,这是经济一体化的最高阶段。区域经济圈的成员国在经济、金融、财政等政策上完全统一,在国家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区域内商品、资本、人员等完全自由流动,甚至使用共同货币等。而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然要经历从各国经济单打独斗到建立区域经济圈再到全球经济一体化这样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贸易到全方位一体化合作的过程。
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已成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欧盟东扩、APEC合作紧密化、南美共同体、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等等,都是这一趋势的体现。由地理相接近的国家所组成的日益增多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有力促进了这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统计,今天世界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达125个,参加的国家或地区达140多个。无论是国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还是积极主导或参与全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的需求都非常强烈,正按境内外同步推进的战略路径在加快发展步伐。而“一带一路”,正是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走上国际化之路的新探索。
既然是探索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新模式,那就该不拘一格,紧密联合新丝路战略沿线各国,将政治关系、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持续增长的优势,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站在国内视角,第一步,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路径是打造多级城市群和建立超级经济区,通过经济区内城市之间的战略协作,特别是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以广州为龙头的珠三角经济带建设,要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铺好起点之路。而西北五省区对于自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应准确定位。比如陕西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概念,甘肃则提“黄金段”,宁夏、青海都提“战略支点”,而新疆则是要建设“核心区”,将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布局有效对接,进而走出一条可持续、包容性、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新丝路。第二步,借助新丝路战略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以来,央行逐步取消人民币用于跨境交易计价和结算的限制,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框架已基本建立。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融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等领域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已基本没有政策障碍,人民币跨境证券投融资试点也在稳妥有序推进。随着离岸人民币交易的增加,过去3年人民币日均交易额增长两倍多,目前已占全球外汇交易额的2.2%。在全球外汇货币排名中,人民币超过瑞典克朗、新西兰元和港币等由2010年的第17位跃升至第9位。借助新丝路战略,正可加强与新丝路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以及货币互换的途径,在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为切入口,逐步推动人民币区域化与国际化的过程中,将资本项下的逐步开放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的关键点,加大跨境人民币使用力度。第三步,“一带一路”战略合作,经贸合作是基石。我国与沿线各国应遵循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寻求新丝路的经济新支点,打造区域经济国际化新平台,共同开创中国区域经济国际化的新时代。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与诊断中心主任)